mickep米淇美式早午餐
二十一
採訪\陳羿蒔多數人倚仗熟悉,彷彿慣性才是生活之本體,即便吃一頓早餐也不例外。倘若循著這作為我日常的線圈,實不難發現,晨起生活的場域若非沿著車站列車直甩離市區半徑到外縣市的校園,就是迴旋於家後巷道的路線,往曉玲姐開的早餐店。
這家店就隱身在巷子裡,咖啡色招牌,米白色裝潢,配色上讓我想起假日文創園區裡那些「行走文青」鍾愛的裸色調,風雅清麗,說到此,愛好「俗擱大碗」的普羅大眾想必無以遏止起意識上的錯頻,不不不!先別急,我之所以如此喜愛這家店,也就在於只要一踏進去,內部簡約如家室的擺設非但不會給人那種太氣質咖啡館的彆扭袖珍味,反倒和其價錢一樣平實貼近。

老闆娘曉玲姐是越南人,說著相當流利的中文,甚至能與一些年紀較長的客人摻和著幾句台語閒聊。姊姊!我總這麼叫她,原是從她喚我妹妹而開啟的一種對等語彙,不過要不是已知道她有個今年升高中的兒子,我還真覺得她的外表年齡和我這個大學生實在相仿。透白明亮的雪膚、圓溜溜的眸目,和藹的笑容,且對比一般傳統早餐店阿姨不時扯破喉嚨喊過街地「帥哥!美女!鮪魚蛋餅大冰奶齁」,小玲姐顯得溫婉許多,也更讓人感到自在。空閒時幾句簡單的關心與寒暄,亦更添晨起時光的堅定。
總喜歡坐在最靠近吧台的位置看她做事,那極度迅速流暢的動作可比剛起床刷牙洗臉的例行公事更能將人自恍惚夢緣拖拽而出,直到我的餐點大功告成,香味填滿所有的感官。
看著她熟絡的身影,我總在想,是何等的堅韌成就了這般的辣麗,使她如同生命樹上的花蕊,適其濃豔便離開了故鄉?
有一回店內接近打烊,人潮盡散,我和姊姊聊起她的生命故事。原來她小時候越南家裡就是開早餐店的,兄弟姊妹加起來足足六人,由於家庭成員廣大,為了分擔益發沈重的家計,手足出外打拼的那台歲月列車,亦漸漸駛離了原鄉。十七八歲的年紀,她已經提早結束校園生活,隻身到胡志明市去工作。回想起父母的身教言教,姊姊說她的父親總是要他們多學多做,這鼓勵了她利用工作之餘鑽探紡織、煮藝、中文等技能,儼然就是現在年輕人崇尚的那種「斜槓青年」啊!學習中文的經驗也使她曾經擔任台越人力以及婚配轉介的翻譯,最終促成她嫁到台灣。
「我覺得我從小就是比較獨立的人!」姊姊笑著說,「差不多2002年,那時候二十一歲,也沒有想太多,就只是想讓爸媽早點退休,所以想要來台灣工作,我就嫁過來了。」一個單純善良的念頭,鍍上一層年少的無畏,和我一樣的二十一歲,離鄉車票變機票,告別諸多尚浮沉於渺茫未來的同鄉同輩,姊姊口中的獨立,已然是種直視生活的勇氣。
迄今十多年異地成家的淬礪,起初的她在知名連鎖早餐店兼職,待過紡織廠,也去過電子工廠,在大量工時磨耗的生活裡,她一面得寄家用回越南,一面仍克勤克儉的點滴存著錢,為的就是要一圓自己開店的夢想。姊姊認為剛起步的時候確實很辛苦,但比起悶在工廠埋頭苦幹,她依然喜歡在工作之中與人相面,在匆匆市廛留一份熱暖。

與一般越南餐飲店幾乎全數販賣家鄉口味相比,她的菜單中更為人稱道的倒是那餡料飽滿的總匯三明治、煎得酥酥脆脆的蛋餅、蔥油餅,還有豐盛華美的西式盤餐。姊姊儼然比台灣人更了解中西合璧的「台灣胃」,然而,她也不忘留下一道在爸媽越南早餐店販賣改良過的「河粉蛋餅」。表層金黃酥脆,內層滑順的口感層層遞近,一份蛋餅,嚐到雙鄉的游想與安頓,我也似若在我二十一歲躁動生活的每日之計,尋得了那道日升的光。(1356字)
mickep米淇美式早午餐
店家地址桃園區秀山路75號
店家電話
03-3362707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