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心越南小吃

一碗牛肉河粉背後的故事

採訪/鄧家洋




這是一間在巷中的小店,緊鄰中壢火車站,附近還有天主教聖心堂。假日時移工們大多在這一帶活動。與一般越南小吃店昏暗的燈光、充滿卡拉ok唱帶聲及異國語調不同,店內的燈光十分明亮,五顏六色的燈籠十分醒目,即使在白天,仍有一種獨特的風味。進入內部,用餐空間左側賣著琳瑯滿目的東南亞商品,右側是用餐區,牆上掛著螺鈿打造的一幅畫雪白色與深褐色木頭鑲嵌的畫作。





用餐完畢,我便說明來意,負責結帳的阿姨招呼老闆娘。老闆娘名叫馮玉英,在她爺爺那一代,中國政局丕變,爺爺便決定從海南遷入越南,父親一輩尚能用廣府話(粵語)對談。在越南統一之前,家居於胡志明市,父親擔任越南共和國的中階軍官,母親則是一般的家庭主婦。家中有六個兄弟姊妹,她自己是排行老二。她說越南傳統老大是爸爸,第一個生的通常被稱為老二,這點與台灣不同。馮玉英於1970年出生,隨後解放戰爭開打,當時才五歲,並沒有太大印象。她依稀記得,因為政局變化、百廢待興,小學適齡七歲還無法入學,直到兩年後才入學。統一之後,家中的生計大多是靠著在美國叔叔、姑姑每個月寄錢過活,這樣的情況一直到高中。之後兄弟姊妹各自獨立,才沒有再接受幫忙。玉英阿姨成年之後,首先在婦女會工作,從事社會福利的事務。她當時為了充實自己學習英文,當然也學了中文,這便是前述她與丈夫認識的原因。





玉英阿姨來台時二十三歲,之後先與丈夫在屏東生活,生計靠著蘭花產業。後來回到先生的老家中壢定居,在這之間她擔任外籍移工仲介的角色,也因為看到自己同胞的處境,所以開啟了她成立「桃園市越配權益促進會」的念頭。由於她想念越南小吃,但是礙於當時在中壢找不到,於是萌發開店的動機。一開始這間店有營業卡拉ok,但是為了用餐環境的品質,於是收了起來。她接著招來越南的妹婿、妹妹們一同經營這間店。玉英阿姨告訴我這間店品質的維持正是因為大家在越南生活對食物的堅持,因此慢慢把生意做起來。這間店的招牌來是越南牛肉河粉,湯頭用牛大骨熬製,十分費工。也因為開這間店,她曾拜託母親每幾個月來台一次,這樣的過程將近一年,才讓她從不曾下廚到熟悉一切的事務。


玉英阿姨的爽朗以及看見問題就去行動的態度,她的親切讓我看見自己母親的影子。顯然我們之間的距離並沒有很遠,甚至她跟我透露對其子女的擔憂,這樣的閒話家常。只是端看如何從別人身上體會到其特質,透過細細品味的過程中與食物產生連結,也許這已經不再只是一場平凡的訪談吧。而是與食物一樣,施了魔法般而有了一樣的意義。


鳴心越南小吃


店家地址
中壢區中央東路144號

店家電話
03-4260942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皇泰銗泰式養身會舘

晏晏養生館/Son Yen時尚精緻女裝

東南亞美食 WARUNG GEU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