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越園越南美食館
原來!這才是越式咖啡的真面目!
採訪/顏巧雯
走進門店裡滿滿是人,門口玄關還有幾位候位的客人。等待時往店裡稍微瞧一瞧,裡頭的佈置跟我以前去過的越式餐館不太一樣。以前去過的越式餐館,牆上有大大的菜單照片,簡潔明亮,這裡則是一走進去就感覺到老闆特別營造的異國風。候位區旁有矮牆與紫紅色流蘇隔著用餐區,天花板掛著古味的六角燈籠和熱氣球造型的紅、黃燈籠,讓店裡用餐的氣氛有種放鬆、溫暖的感覺。牆上還掛著一些越式農家女孩的漆畫、斗笠,與一些越南的裝飾品,老闆說那些都是從越南帶回來台灣的。
老闆娘嫁來台灣約二十年,欣越園這間店開了十一年,一開始的位置在現在位址附近的小社區裡,小小的空間擺幾張桌子。店裡的員工都是新住民,除了越南籍也有菲律賓籍,問老闆為什麼是雇用新住民,又為什麼不只是越南姊妹也有菲律賓姊妹。老闆說,出門在外大家要多多互相照顧、互相幫助,台灣比起十、二十年前已經很多元了,接受度也提高許多,但還是有一些人因為不了解,而對於不同文化的人不友善,因此也希望大家多多推廣、包容不同的文化與族群,我們還有前進的空間。
老闆回想十多年前,大家沒聽過越南河粉,以為是在做「黑的」,就會用奇怪的眼光與方式對待,那都是因為不了解所造成的,讓他們有受歧視的感覺。當時夫妻倆遇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讓附近居民知道越南河粉是一種食物後,又有人來檢舉排煙等問題,於是他們就搬出小社區,找大馬路旁的位址開店,就是現在的位置。一路走來愈到很多問題,老闆說遇到就去面對、去解決,後來也有政府單位輔導廚房排煙、安全相關等的設備規劃,讓店裡一步一步慢慢到位。現在欣越園附近就是長庚醫院,有很多移工工作受傷來長庚急救,有一些移工因為受傷無法工作而準備被送回母國,那樣的情景讓老闆看了覺得很難過。他說,有一些移工或新住民,走進店裡,一聽到店裡播放越南的音樂,店裡佈置的越南感覺,還沒吃就先掉下了思念家鄉的眼淚。他們離家到這麼遠的國外辛苦工作,希望店裡能帶給他們家鄉的味道、撫慰他們的思鄉之情。
老闆說,附近也有許多越式料理店,大多是移工或新住民會去用餐,他想要做出市場區隔,將顧客鎖定在台灣人,所以店裡的擺設、菜色的種類、數量、服務方式都經過特別安排,唯獨味道並沒有因此而「台灣化」。雖然因為台灣與越南當地食材的取得有些差異,老闆娘還是盡量維持越南家鄉的原味。上了滿桌菜餚,我們點了一些在其他越式料理店沒看過的菜單。覺得特別的是越式煎班燒、甘蔗蝦與「越式炸雞翅」。為什麼特別提到炸雞翅呢?這道感覺一點都不特別菜色原本毫不吸引人,甚至當夥伴咬一口後驚呼「好好吃喔!」我仍心想:「不就雞翅嗎?你很好滿足喔!」直到我自己咬下一口後也禁不住驚呼:「好吃耶!」黑黑焦焦不討喜的外表,咬下去外面酥脆,裡面扎實,雞肉雖然沒有很多汁,但有一種軟嫩新鮮的樸實感,沾一點點老闆特製的醬料,看起來有點像炒過的花椒辣油,但不辣,而是一種微麻微酸的感覺,讓人很想繼續沾一下、吃一口、沾一下、吃一口,一直吃下去。
第二道是煎班燒,老闆說這是當地的攤車小吃,是薑黃和著糯米漿去煎,再將蝦仁、豆芽菜等食材包進去對折而成。我們聽到薑黃和著糯米去煎的時候也吃了一驚,因為看起來太像煎蛋皮了!但吃起來真的有種彈性,沾著另一種酸酸甜甜的醬汁,越吃越好吃。
最後特別想介紹的是越式咖啡。印象中,越式咖啡就是很甜的黑咖啡加煉乳,沒什麼特別,但是等老闆送上來的時候,看著一杯裝滿冰塊、插著細長湯匙的玻璃杯,另一個矮杯裝了一層煉乳,上方有個金屬容器正在慢慢滴著熱咖啡,滴進底下的矮杯,和煉乳形成上黑下白、層次分明的狀態,才知道越南咖啡的特色。老闆說,越南女人忙碌工作的時候,這是越南男人的休閒活動,要悠閒不能太急,所以要讓咖啡慢慢滴入杯子,滴完後和煉乳攪拌均勻,最後倒入裝滿冰塊的長杯,再慢慢攪拌享用。整個過程大概要等15分鐘,讓人覺得很新鮮有趣,味道嚐起來好喝,但很甜,老闆說他已經將糖量減半了,在越南當地喝得更甜。話雖如此,老闆陪老婆回越南的時候,也是入境隨俗喝著超級甜的越式咖啡。
我從台北搭機捷到這裡來用餐與採訪,距離有點遠、有點累,車資都可以喝四杯咖啡了,但我仍然覺得欣越園的料理很值得特地大老遠跑來一飽口福,可以吃到在一般越式小吃店吃不到的料理。(1723字)
欣越園越南美食館
店家地址
龜山區文化二路7號
店家電話
03-3182295
留言
張貼留言